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报告
《西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编
西宁市发改委:http://www.pssalt.com    来源:    创建时间:2012/3/6 0:00:00    

  《西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编

 

   215,在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f28365提交了《西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报告公布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和实现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与监督下,贯彻落实“一统三基”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四个发展”,着力破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增长较快、物价回落、效益向好、民生改善的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7亿元,增长15%,超计划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4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11.3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32亿元,增长12%。农业保持平稳发展。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产量26.9万吨,油料产量9.8万吨,蔬菜产量72万吨,肉、奶、禽蛋产量达到7.2万吨、12.5万吨、0.7万吨,分别增长6.4%10.8%20.9%。工业发展稳中有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56.3亿元,增长20.3%,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2%。西宁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97.8亿元,增长26.7%,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5.5%,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顺利推进。乡村游、农家乐等生态休闲旅游不断升温,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81.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2亿元,增长20.6%

(二)投资消费协同拉动,经济增长释放新动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8亿元,增长31%,超计划11个百分点。其中:市属完成投资424亿元,增长35.3%23项重点监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1.5亿元。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46%,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较上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丰富、社会各项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3亿元,增长17.1%,超计划1.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2亿美元,增长22.3%。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6亿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119亿元。

(三)经济效益持续向好,运行质量得到新提升。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工业效益向好,物价总水平高位回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42元,增长12.5%,超计划2.5个百分点。随着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增加和务工工资水平提高等因素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34元,增长21.4%,超计划8.4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3亿元,增长31.1%,超计划14.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50亿元,增长38%,其中:新增财力的80%用于社会民生建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76.8亿元,增长19.5%;利润总额36亿元,增长21.7%。贯彻落实《平抑市场物价保障市场供应工作方案》,严格执行“四包四定”和社会义务价格监督员工作制度,实施了批零差率控制、政府补贴、蔬菜调运储备、集贸市场专项整治等一系列平抑物价措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涨幅5.7%,较涨幅最高的3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

(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建设获得新突破。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注重城市功能配套建设,城市运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现代、大气、特色”的城市品质新要求,全面完成了《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和城市部分详规的修编工作。火车站综合改造工程顺利实施,新庄路、小寨规划路等市政道路开工建设,南山路二期、享堂路、七一路东延段等道路建成通车。继续实施畅通交通工程,建成人行过街天桥7座、地下通道2个、机械立体停车场4个。海湖新区开发建设全面推进,科技馆正式开馆,大剧院试运行,海湖广场全面开放,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117亿元,增长22.9%。商品房施工和竣工面积分别达到1276万平方米、427万平方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31905套、163.2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奖励性住房30250户、危旧房改造18000户。

(五)宜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二期、园林绿化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增园林绿地40公顷。主题公园建设有序推进,6个示范片区、83个村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顺利实施。启动“清水入城”工程,加快实施排污口综合整治,停产和取缔了一批违规采砂场。细化分解节能减排任务,强化目标责任,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7.36万吨、0.4万吨、6.58万吨以内。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煤烟尘、扬尘综合整治,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比上年增加5天。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我市被列为国家餐厨垃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

(六)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呈现新亮点。全面完成了10大类6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民生幸福指数显著提升。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各类失业人员再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35.1万人次。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顺利启动,新农保参保率达92%。为困难群体发放低保金1.75亿元,其中临时补贴5307万元。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加快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湟川中学、二十一中迁建项目交付使用,建成了西宁一中、胜利路小学等44个校舍安全工程和10所幼儿园。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大通县和湟源县医院住院急救楼交付使用, 6个卫生监督所和4所乡镇卫生院项目进展顺利。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村村通”建设等工程,建成352个农家书屋和11个乡镇文化站,嘉禾数字影院投入使用。实施了72个村整村推进和10个村易地搬迁项目,惠及4.7万人。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努力打造具有西宁特色的社会管理“三加六”模式,实现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建成社区服务中心8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30个,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七)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体制创新迈出新步伐。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强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政府雇员制度顺利实施;推动政务公开和透明,制定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民旁听、涉及民生的听证会现场直播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成立了西宁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西宁市医疗机构药事服务监管中心。出台了《西宁市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和《西宁市迁入户口管理实施细则》,全年共办理落户手续5452户、16034人,办理居住证31507人。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组建了湟水投资管理公司、园林旅游体育资产经营公司和公共租赁住房发展运营管理公司等市场主体。全市确权集体林地面积188.4万亩,发放林权证2900本。加快园林体制改革,5个市级公园免费开放。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和主要措施

 

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发展“主题”、“主线”和“主要路径”,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方针,大力实施“一统三基”发展战略,围绕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目标,围绕“五个三”工程,加快优化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注重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牢牢抓住城市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提升、民生保障等重点,抓细节、做精品,全面加快“四个发展”,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用新举措丰富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新内涵。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精品理念,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以精细化规划、精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为支撑,打造精品城市,增强城市竞争力。二是坚持项目带动,着力扩大投资规模。以城乡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为重点,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切实发挥投资拉动作用。三是坚持优化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调整优化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为着力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成为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排头兵。四是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增强承载功能。以东部城市群建设为契机,深化细化城市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五是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和对城市的满意度。

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旅游总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农村转移劳动力30万人次;节能减排控制在省上下达目标以内。

2012年,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省委关于西宁要实现“三个新突破”的要求,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精神,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投资消费协同拉动扩需求,为率先实践“四个发展”蓄势能。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继续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30亿元。千方百计统筹项目建设资金。围绕“十二五”规划、国家和省上重点投向,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推动政银、银企合作,努力扩大信贷支持规模。落实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工作责任制、重大项目工作例会制,推行建设项目ABC分类管理制度。加大全市政府投资项目概算管理力度,对政府投资项目概算审核实现全覆盖。优化投资结构。确保工业投资达到290亿元以上,争取社会事业、民生领域和服务业投资有新的增长。引导非公经济主体加大投资,力争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继续提高。落实促进消费政策,鼓励发展旅游、健身、文化消费和社会化养老、家政、医疗保健服务,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5亿元。加快城乡流通体系建设,支持“万村千乡”、家政服务、早餐工程、标准化市场等工程建设,降低商贸物流成本。

(二)围绕现代服务业引领中心抓提升,为率先实践“四个发展”闯路径。扎实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带动力强的现代服务业,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5%。研究编制全市服务业发展战略。加快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财税、信贷、土地、价格等政策,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深层次开发文化旅游,推动旅游由单一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加快景区设施、综合配套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游客服务中心、海湖新区五星级酒店、体育公园、青藏高原现代林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区、鹞子沟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以“环湖赛”、“世界青年电影展”等赛事和节会活动为载体助推会展业快速发展,建成青海国际会展中心C馆。合理布局商业网点,抓好商业巷、水井巷商务区、建国路等重点商圈建设,建设海湖新区商业中心和三榆商业广场,提升商业中心档次和竞争力。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引进华润集团、北京新华联、大连万达、家乐福等商贸企业,不断完善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做大做强市农村商业银行,新引进2家金融机构,成立10家小额贷款公司。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引进大企业总部、区域性总部和管理中心、营销中心及研发中心。实施好朝阳物流园区商务中心、物流大厦等项目,积极培育物流企业群体,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三)围绕现代工业集聚中心促转型,为率先实践“四个发展”强支撑。积极应对当前工业经济突出问题,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工业“双百”行动,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落实省政府促进工业稳定发展的十大措施,全力做好运输、电力等运行环节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争取省上财政扶持资金,协调解决电解铝、多晶硅、铁合金等行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工业持续稳定发展。聚力推进园区建设,全力做好征地拆迁、水电供给、社会保障等工作。在着力帮助企业克服当前困难的同时,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硅铁、铬铁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轻工业。加快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帮助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大锂电、铝箔、电子材料、高档电解铜箔等领域技术研发力度,为促进项目发展创造条件。大力发展轻工业,支持藏毯、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强化工业企业财税支持和信贷倾斜。落实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措施,积极构建企业信用信息辅助平台,提高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能力,缓解企业融资压力。积极争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四)围绕现代农业示范中心增供给,为率先实践“四个发展”夯基础。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和设施农业建设步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特色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农畜产品生产规模。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新建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3000栋、大棚3000栋,改造旧温室1500栋。新建畜棚4000栋,建设奶源、肉牛(羊)、生猪基地各10个,禽类基地5个。加快西宁防洪及流域管理、灾害沟道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设施建设,抓好安全饮水、设施农业和养殖基地水利设施建设。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抓好以工代赈和易地搬迁项目,实施60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解决5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五)围绕东部城市群建设拓空间,为率先实践“四个发展”寻突破。适应东部城市群建设新要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步伐,切实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围绕东部城市群“一核一圈一带”空间格局,继续实施“东延、西扩、南活、北优、中疏”发展战略,逐步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力争启动多巴综合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海湖新区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服务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城市重点片区开发,启动“城中村”改造,实施好火车站综合改造、中心广场北扩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加快京藏高速公路南过境公路建设,完成祁连路道口、南山路二期、德令哈路南段和柴达木路二期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凤凰山快速路、德令哈路北段、兴贸路、民和路(桥)等道路,打通果洛路、门源路等断头路。抓好畅通交通工程,加快实施新宁广场地下停车场,建设2个客货运换乘枢纽中心。加强能源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实施东部城市群东区供水工程、第七水源配套供水管网改造一期等项目。加快房地产开发步伐。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约束”的总体要求,加快城市房地产综合开发、重点片区改造和海湖新区建设,积极发展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和办公地产,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持续发展。适度发展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13758套,开工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5000户、奖励性住房17000户。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加快县域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县城和重点城镇整体形象和聚集人口、产业的能力。继续推进人口、土地、产业“三集中”,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实施“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推进农村公路、安全饮水、信息通讯、环境整治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六)围绕“创模”攻坚推宜居,为率先实践“四个发展”增绿色。按照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冲刺年的目标任务,抓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工作,推进生态建设与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打造高原山水花园城市。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城市出口道路绿化美化和城区“三河六岸”绿色滨河景观带建设,构建以城区为核心、南北两山为屏障、县域为纵深的三环生态布局。完成“三北”防护林、公益林等造林工程26.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6.2万亩,封山育林10.1万亩。实施北山危岩体综合治理四期、河湟公园、文峰耸翠景区、城市绿地和休闲场地建设项目。实施《20122015年大气综合整治方案》,重点治理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工业废气排放,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5%以上。深入推进湟水干流及支流污染源管理和治理,实施“清水入城”项目,加快再生水利用一期项目进度,积极争取资金开工建设第四、第五污水处理厂,启动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继续实施一批节能示范项目,从源头强化节能减排,推进铁合金、水泥等行业余热发电,工业窑炉改造,电机变频技术,鼓励和督促高耗能行业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完成5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抓好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在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硅材料、化工、“三废”综合利用、餐厨垃圾再生利用等方面积极谋划一批技术和工艺先进的循环经济项目,推行清洁生产。抓好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利用,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

(七)围绕社会和谐谋福祉,为率先实践“四个发展”惠民生。把改善民生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组织实施好民生工程,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为重点的家庭服务业,实施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等不同群体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培训创业人员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强化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和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引导农民就业。巩固平抑市场物价成果,建立生活困难对象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的长效机制,采取保障供应、增加投入、强化监管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挂钩的动态管理机制,继续落实好批零差率控制、政府补贴、打折让利、蔬菜调运储备、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副食品限价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使价格总水平继续回落。切实抓好蔬菜、粮、油、肉等农副产品的储备工作,完善节日期间市场供应应急机制,加强价格监管。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粮食应急加工、运输及供应的能力,加强食品质量监管,保障市场供应。加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步伐,构建市民精神家园。围绕我市在全省文化发展格局中“一核”的定位,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文化产业园、藏文化馆创意园等项目,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海湖体育中心、奥斯卡电影城等公共文化设施,推进全民阅读、全民健身、“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免除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用。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实施第二轮教育布局调整和校安工程,完成四中扩建项目,推进五中、十四中迁建和十三中扩建,加快校安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进度,实施一批城乡幼儿园项目。填平补齐城乡医疗服务设施,加快海湖新区医院、市一医院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市二医院住院综合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监督所等项目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打造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共享、集中化服务三大平台,形成社会治安防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基层保障六大机制的西宁模式。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8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0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4所农村敬老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八)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抓改革,为率先实践“四个发展”添活力。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重点领域改革方面迈出新步伐,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活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抓好县级公立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积极推进药物采购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医保覆盖面,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歌舞团、戏剧团体制改革,加快广播、电视制播分离进度。加快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创作一批文化精品剧(节)目和知名文化品牌。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在园林旅游、文化体育、便民服务、设施农业等行业培育更多主体。加快事业单位改革,落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指导意见及配套措施。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相关细则,解决好农民转户人员及子女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问题,确保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