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报告
西宁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
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西宁市发改委:http://www.pssalt.com    来源:    创建时间:2017/5/24 10:18:23    


——2017215日在西宁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f28365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圆满完成市十五届人大八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加强经济运行调控,速度质量同步提升。坚持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出台新举措,强化政策协同,注重精准发力,有效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平稳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8.2亿元,增长9.8%,增速高于计划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全市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8.5%,占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39.2595.6613.4亿元,分别增长5.2%10.6%9.3%。“营改增”改革有序推进,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5.2亿元,同口径增长9.7%,高于计划2.7个百分点。就业大局持续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40.6万人(次)。物价水平保持低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2.1%,为近十年来最低水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6元,增长9.3%,较上年提高1854元,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消费进一步改善,居民人均居住、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支出增速分别提高1.62.40.60.7个百分点,食品消费支出增速和比重继续下降。

(二)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始终坚持以改革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步构建“1+N”政策体系;全年累计淘汰落后产能5万吨,铁合金、粗钢产量分别下降23.7%4.7%;全市商品房库存面积减少106.2万平方米,商品房去化周期13个月,较2015年下降2个月;积极防控金融风险,实施政府债务全口径预算管理;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共为企业减负5千余万元,减免小微企业各类税费2.5亿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建设“网上审批大厅”和“掌上审批系统”,明确审批事项分级,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至96项,市本级事项网上审批率达78%,办理时限整体提速45%。实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及“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8万户。扎实推进中央和省上改革试点工作,生态文明制度、医改、司法及全市重点领域改革进展顺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稳步推进,营改增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试点有序推进,市区两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交流,新增友好城区7个,在哈萨克斯坦等3国设立西宁商务代表处,建立境外营销中心12个,建成综合性进口商品展销平台9个,开通国际航线2条,中欧班列顺利开行。全年引进项目306个,到位资金276.8亿元,比亚迪等15家全国500强企业入驻西宁。成功举办首届绿色发展论坛。

  (三)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促进结构趋向合理。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为3.247.749.1三产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初步实现经济增长向二、三产业协同带动、向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转变。工业增长新动能逐步显现。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锂电、光伏等千亿元产业加快发展,园区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占全市比重75.2%。全市规模以上轻工业增长18.1%,增速高于重工业1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装备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1%33%,分别高于整体工业6.823.7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及多晶硅、单晶硅、锂离子电池等新产业、新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兴服务业态加速发展,成功入选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增长20%。消费品市场运行态势良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3.1亿元,增长11.1%。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85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5.8亿元,分别增长15.3%25.2%。房地产市场回暖趋稳,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3.1%。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特色优势作物种植比重稳定在75%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持续向好。设施农业稳步发展,建设节地型温室1117栋,改造提升旧温室950栋,建设各类规模养殖基地59个。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培育扶持各级农牧专业合作社686家、家庭生态牧场229家。率先在全省开展政策性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保险面积1.2万余亩。

  (四)更加注重项目管理,财金支撑作用突出。以精准补齐短板为抓手,扎实推进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强化财金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周检查、旬协调、月督办管理制度,按月分解、细化、量化投资任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9.3亿元,增长10%,占全省投资总量的39.6%,其中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12.9%29.7%。全市177项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到100%。不断加大项目前期投入,下达2016-2018年重点项目前期经费1.2亿元。大力提振民间投资,重点抓好民间投资“三张清单”项目落实,着力构建“1+3+5政策体系,民间投资降幅逐月收窄。财金支撑不断强化。全年争取上级各类资金214.6亿元,增长13.6%。通过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池带动企业融资9565万元,全市26家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达252.3亿元。全市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企业达到172家,其中主板和新三板上市企业新增2家,累计达12家。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P2P平台“贝通网”和“稳当宝”累计融资2.85亿元。强化银政企对接,召开工业企业专场融资对接会9场,融资金额达200亿元。民生银行西宁分行正式开业,金融控股集团和信保集团组建工作稳步推进,新增小额贷款公司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3家。

(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享绿色发展成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围绕建设“一芯二屏三廊道”城市新型生态格局,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城乡绿化水平不断提高。《西宁西堡生态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审查通过,环城国家生态公园(试点)成功获批。“三北”“天保”、南北山三期绿化等重点工程完成造林绿化36.1万亩;建设城市绿道150公里;实施13条主要大街及中心广场、新宁广场等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城区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185亩。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面落实施工工地“五个100%”,淘汰黄标车5097辆,“煤改气”293.3蒸吨,各项污染物浓度水平较去年同期持续下降,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0.4%。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打造“三河六岸”绿色景观生态廊道,全面实施宝库河(黑泉水库)水生态文明建设、湟水河城区段水利功能提升改造等项目。落实排污许可和总量控制“双线”管理制度,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83.3%。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9平方公里。全力抓好节能减排。成功申报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分别下降10%32.8%。实施“美丽夏都·清洁西宁”系列行动,市容环境显著改善。

(六)科学规划城乡建设,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以规划为引领,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大力推动城市优化空间布局落地。出台《城市建筑风貌导则》《海绵城市设计导则》。着力打造多巴城市副中心,编制完成《多巴新城发展战略规划》《多巴新城建设总体方案》,多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自驾车营地、新华联国际旅游城项目开工建设。城市道路“外环内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主城70公里高速公路环线全线贯通,沈家寨、火车站等互通立交建成通车。开工建设“畅通西宁”路桥建设项目68项,报社桥、昆仑桥拓宽改造等17个项目建成投用,湟水路高架、西城大街、凤凰山快速路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拥堵指数下降17.3%。抓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建成学院路等14条道路27.7公里综合管廊。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完成5个海绵型住宅小区、1个海绵化改造广场、8条海绵性道路示范性项目。加快公交都市建设,新开调整优化公交线路26条,改造公共临时停车场321处、泊位1.2万个。推进智慧西宁建设,“i西宁”APP系统上线运行。启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职能下沉,15个街道办事处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

(七)坚持民生改善优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持续加大民生改善政策落实力度,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1%,全面完成10大类40项民生实事项目。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统筹实施“1+8+12精准扶贫配套政策,为2万贫困人口实施“一户一策”产业发展项目。落实专项扶贫资金6.5亿元,实施47个村、3344户易地搬迁项目,全面完成80个贫困村退出、2.6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落实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部署要求,南京对口帮扶西宁开创扶贫协作新局面。就业创业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各类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及“4045人员实现就业2656人;已建成投入使用创业孵化基地25家、59.7万平方米,累计入驻创业实体2328家,创业带动就业1.5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中有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提高273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和医保人均筹资标准分别提高到145元、610元。建成农村“老年之家”150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30个。落实棚改贷款12.1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9418套(户),基本建成31647套(户)。全面完成1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3个“美丽城镇”和75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教育、医疗和文化事业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实施10类、286个教育建设项目,完成103个农村“走教点”改造和20所乡镇幼儿园建设,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教育数字图书馆和虚拟仿真实验室投用。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正式启动。全面实施贫困家庭学生15年免费教育及大学生全程资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国率先组建紧密型一体化医疗集团。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环湖赛、国际民间艺术节等一批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成功举办。保供稳价成效明显。继续实行蔬菜批零差率控制和重大节假日政府直补限价,建成平价蔬菜经营网点227家。安全生产工作保持总体稳定。

总体来看,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发展,也为“十三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当前发展还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工业回升动力不足,新经济新动能尚在培育,投资持续增长乏力,居民持续增收和稳定财政收支困难加大。我们要坚定信心,通过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根据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部署,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上来,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扎实推进“四个转变”,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市委“12315”总目标,落实好“西宁市要加快从首位度高向影响大、辐射远、带动强转变”的新要求,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推动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幸福西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其中:一产增长5%,二产增长10%(规上工业增长9%),三产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和节能减排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75%以上。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坚持提质增效、“行稳致远”,既要以目标为导向,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又要以问题为导向,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因势利导、把握机遇,强化责任、主动作为,以改革激发蕴藏的动力与活力,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三、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及措施

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必须统筹兼顾,抓住关键点。在工作中,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条主线,突出稳增长、优生态、惠民生三大领域,把握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两个着力点,打好脱贫攻坚、结构调整、畅通西宁、创建文明城市、环境保护五大攻坚战,要做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加快挖掘投资消费潜力,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一是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紧盯180项、年度计划投资500亿元重点项目不放松,抓实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新建项目上半年开工率达70%以上。以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为重点,力促新兴产业培育、技术改造和招商已签约工业投资项目落地,实现工业投资450亿元。加快推进南川、北川等重点片区土地开发利用,积极引进品牌企业,促进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实现房地产投资360亿元。立足城市服务功能和承载力提升,加快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实现基础设施投资362亿元。有效对接国家20个领域精准投资补短板实施方案,多渠道向上汇报衔接,全力争取国家投资和政策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建立绿色通道,加快重大项目等领域贷款审评审批。二是全面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我市“十三五”重点打造的光伏光热、新材料、锂电产业和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落实支持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提振民间投资信心。推广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大幅放宽交通、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加快推进列入示范项目的多巴新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瑞景河畔家园全民健身中心PPP项目建设,加强自驾车营地、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等项目与中国PPP基金的衔接,吸引更多社会投资。全面实行“一站式”网上并联审批。三是着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研究,着重解决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渠道不畅、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和担保方式。支持民营企业依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扩大中小企业各类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及集合债、私募债发行。支持并规范小额贷款等创新性、专业性、社区性金融业态发展。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投资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为“双创”项目提供股权、债权,以及信用贷款等融资综合服务。四是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抓好十大扩消费行动,推动服务模式创新、跨界融合、多维拓展,对接服务多元化供给与多元化需求。重点提升旅游、网络消费等领域服务业质量。力推住宿、餐饮等传统消费行业创新转型,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施品牌价值提升工程,培育一批能够展示本土优质形象的消费品品牌与企业。着力增加中等群体收入,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二)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牵引经济提质增效。一是积极稳妥去产能。严格执行“僵尸企业”退市制度,加快市场出清步伐。关闭退出大通煤矿120万吨落后产能,化解100万吨低标号水泥等过剩产能。动态管理非国有僵尸企业数据库。做好去产能与保增长的平衡,抓好百和再生铝、开源金属等企业启动负荷工作,推进国电投太阳能电池组件、黄河水电新能源多晶硅等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强化对接去库存。加大地产工业品采购力度,围绕钢铁、铁合金、电解铝、水泥等行业建立相应工作方案和协调机制,确保“去库存”工作落到实处。用好用足公积金融资功能,支持职工购房需求。支持农牧民进城购房。三是提高效益去杠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控制债务规模,建立债务预警和激励金融发展相关机制。推进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池、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改革,创新财政资金扶持企业发展方式,支持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加速发展。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坚持“有保有控”信贷政策,综合运用收回再贷、续贷展期、资产转换等方式帮助企业转贷应急。引导企业优化内部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5%以内。四是政策帮扶降成本。着力解决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降低企业贷款成本。深入推进“金穗服务惠万家”工程,扩大财政贴息政策范围。进一步清理和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积极争取青藏铁路公司支持,全面实行物流服务市场化“一口价”“批量运价”等运价优惠政策。五是多措并举补短板。瞄准产业链断点和产业发展“短板”,以百项改造提升工程和百项创新攻坚工程为抓手,加快锂电、光伏、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建设,扩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补齐民生短板,缩小城乡、地区、群体之间差距。积极服务发展大局,补齐补强县域经济、生态建设、城市建设等短板。

(三)加快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培育经济新动能。一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加快扶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行业协会,实施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工程和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培育科技型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加快实施西宁创新创业园项目,切实发挥创新创业中心引领作用。开展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城市示范申报工作。注重人才支撑,探索引才引智新模式,弘扬“工匠精神”。二是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大力支持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及西宁分支机构建设。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着力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电子信息材料、中藏药材和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产学研创新基地。与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好用好浦东新区等在西宁的“科技创新飞地”,与北京、上海、青岛等城市加强科技合作,加快建设西宁科技大市场和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载体建设,力争全年建成各类创业载体20万平方米,累计建成各类创业孵化载体130万平方米。三是大力振兴实体经济。进一步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转变财政直投方式,加大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池、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等投入力度,放大财政资金的倍数效应。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重大技术装备、工业强基工程等领域的信贷扶持力度。加快金融控股集团、信保集团组建及运营工作。实施“百户领军企业打造工程”和千家中小微企业培育工作,培育入规工业企业15户以上,新增销售5亿元以上企业5户以上、10亿元以上企业2户以上,新增中小微企业6000户以上。

(四)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比亚迪动力锂电池、华泰汽车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基地、北捷锂电池隔膜等关键项目建设,加快构建锂电全产业链,打造全国重要的千亿锂电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光伏光热产业制造基地,推动垂直一体化光伏产业发展新模式,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光伏制造中心。加快普兰特中药颗粒、九康中药饮片等项目建设步伐,扩大中藏药和保健品产业规模,加快高原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实施“百项改造提升工程”,抓好电解铝生产线改造、尾酸综合利用116技改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二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旅游文化体育创新融合发展,积极规划建设海洋馆、冰球馆,重点推动新华联国际旅游城、可可西里文化旅游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举办西部自驾车旅游联盟年会系列活动,深化“百姓大舞台广场演出季”等活动品牌,办好环湖赛西宁赛段、国际徒步节、市运会等活动。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实现4A级以上旅游景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年内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增长13%,旅游总收入增长20%。发展壮大金融产业,繁荣发展多种金融业态,加快城西现代金融聚集区建设,做好光大、华夏银行入驻服务,推动互联网金融P2P平台“稳当宝”和“贝通网”规范运营。拓展物流支撑功能,推进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朝阳物流园信息化改造。推动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加快建设海湖新区、建国路、水井巷等高端特色商贸圈,完善社区便民商贸服务体系。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家,依托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建成100个示范性新型农村淘宝店。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传统的开发、销售向购租并举模式转变。三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提升。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完成全市227万亩耕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完成湟中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新建和提升改造设施温棚1000栋,蔬菜标准化生产1万亩以上。推动农业园区进档升级,提升大通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湟源县、湟中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建设2-3千亩市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打造西宁区域性高原绿色有机品牌,建设万亩生态牧场6家,年内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以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好农村电商、乡村生态游、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家庭农牧场100家。

(五)加快城市品质功能提升,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全力提升城市规划水平。积极对接兰西城市群规划,着力推动东部城市群建设,建成至周边1小时产业圈、物流圈、旅游圈、生态圈、交通圈,构建大发展格局。启动市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加快西宁卫城传统特色街区建设。继续将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城市设计等新的城市规划要求提前纳入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中。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落实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贯彻措施,在农民工融入城镇、城市(镇)绿色智能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等领域先行先试,实现突破。推进湟中县撤县建区步伐。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优化“三环七射”高速公路网布局,协调推进227国道南北段、昆仑大道西延段、G6高速北移、大湟平公路等建设,升级改造县乡道路、联村道路。改造升级35个中心村电网。实施行政村光纤网络新建和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实现“全光网城市”。实施2个美丽城镇、75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三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着力建设县域产业园和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培育县域民营中小企业360家。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启动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围绕大通县东峡镇、湟中县鲁沙尔镇、湟源县丹噶尔古城,培育打造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特色制造、民俗文化等特色小镇利用南京结对帮扶西宁为契机,建立帮扶长效机制,支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补强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四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抓好“畅通西宁”道路建设,年内实现90%以上外环内网项目开工,峡口连接线、湟水路高架桥等18工程竣工。抓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轨道交通、通用机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公交都市”建设,实施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客运枢纽、公交换乘中心和公交专用道建设项目。抓好综合管廊建设,全面完成一期综合管廊建设,落实二期8条道路、24公里综合管廊PPP项目。抓好海绵城市建设,认真开展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改造、水系治理、内涝治理等114项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积极配合省上实施好西宁机场三期、西成铁路、城市电网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智慧西宁建设,建成统一政务云平台、大数据基础平台、视频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互联网+服务”。五是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街道综合执法指挥中心建设,加快市级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指挥平台建设,提高综合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入持久打造“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品牌,开展市政设施整修、园林绿化整治、生活垃圾分类等7项治理行动。加强市容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80%95%以上。

(六)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是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扬尘污染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网络化监管等综合治理措施,继续推行“五个100%”的扬尘管控措施,完成县区及城乡结合部150蒸吨“煤改气”、4300辆黄标车淘汰任务。二是加强水环境治理。继续实施湟水河水污染综合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管理制度,推进工业园区和工业聚集区污水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消除湟水流域(西宁段)劣五类水质,小峡口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基本完成北川河综合治理,并逐步探索生态城区管理工作,全面实施西川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周边环境整治,有效控制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隐患。加快实施城市排污口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再生水回用工程及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排水体系。全面完成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做好终期评估准备工作。三是提升绿化美化水平。打造南北山绿化示范工程,完成重点工程造林33.2万亩,全面启动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园博园、德促贷款绿化和生态保护项目,推进环城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33%。全面开展城区绿化景观和市级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工作,全年新增园林绿地600亩,城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保持在12平方米。完善市区绿道联络线,新建绿道100公里,构建连接中心城区和三县的绿道生态网络。四是促进农村环境改善。组织实施全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试点项目,继续开展国省道、高铁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实施绿色兴农重大工程,严格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使用管理,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理,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做好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各项工作,构建具有西宁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开展东川、甘河、南川工业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和低碳示范试点,加快建设环保科技产业园、再生资源回收、生态工程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等项目,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严格实行节能降耗“倒逼机制”,抓好电解铝、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节能工作。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在钢铁、电解铝、化工、建材、光伏等耗能行业全面推行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启动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实施县城和重点镇天然气清洁能源全覆盖。加快充电桩等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

(七)加快重点领域改革,着力释放更多发展活力。一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网上审批大厅”审批率达到85%,建成“掌上审批”系统并实现24小时自助终端服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覆盖。全面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加强信用监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继续推进市属出资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稳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各项工作。落实好税收制度改革政策,加快地方税体系建设。推进公车改革。完成三县公车改革,启动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二是创新招商方式。围绕全市“十三五”重大规划,对准九大重点产业链,对关键项目开展产业链式招商,主动对接行业商会开展集群式招商,联合行业权威研发设计机构开展推介式招商,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猎头式招商。推进会展业转型升级,做强会展品牌,认真做好青洽会、城洽会各项工作。找准产业和城市转型切入点,开展城市间与行业间经济合作,重点推动与上海浦东、青岛、广州等友城的产业对接,继续开拓与江苏宿迁等4个友城合作新空间。建立完善国际友城合作机制,新缔结国际友城或友好关系2对。抓好王府井集团、正威、修正药业等重大招商项目对接、落地工作,年内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80亿元。三是优化培育对外贸易。积极融入青海“西融两廊、东联一带”战略。组织省市及周边货物集结,做好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工作,做好回程货物组织,将西宁打造为欧洲商品辐射青藏地区的集结地。实施“出口自主品牌培育计划”。推行“保税仓储+保税展销”模式,继续建设进口商品馆和保税购物中心,启动西宁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快建设中国(西宁)国际绿色产业园,着力建设南川文化旅游商贸会展、北川特色口岸综合服务等对外开放支撑平台。

(八)加快民生事业发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一是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认真落实“1+8+12精准扶贫政策,实现100个贫困村退出,2.5万贫困人口脱贫。实施1200户易地搬迁、三县4个村旅游扶贫项目、大通县扶贫产业园项目。切实强化产业扶贫,积极推进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融合发展,探索农村资产收益新的实现形式,确保贫困人口有持续而稳定的收入渠道。建立和完善市县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以数据化方式对精准扶贫进行全程管理。二是积极促进就业稳定。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力争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87%以上。做好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等困难家庭就业工作,实行就业援助托底帮扶,使5400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创业就业。重点促进农民增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次以上,流转农村土地44万亩。搭建点线面结合的多元化创业平台,在城西区先行构建“区+街道+社区+区域”立体式创业生态圈。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三是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均衡达标、高中教育特色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城西区域与湟源县集团化办学向纵深发展,启动城中区域与湟中县、城东和城北区域与大通县集团化办学对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教育布局调整、学前教育、全面改薄、中等职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等项目,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四是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继续拓展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建设。健全巩固分级诊疗制度,以创新基层医疗卫生“三家服务”促“3+1”健康服务模式新发展。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养老产业,建成7个医养结合示范点。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创建“全国社区养老示范城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打造“1+7+N”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突出抓好50个农村老年之家建设和10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加快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全面实施社会救助城乡统筹一体化,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儿童福利服务标准化体系。完善社保体系建设,全面做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工作、创建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先行城市”试点工作和“五证合一”后参保企业凭“一照一码”办理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工作。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安置工作,落实稳岗补贴政策,及时发放失业保险待遇。加强保障性住房分配和运营管理,建设保障性住房18690套,完成65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扩大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年内分配公共租赁住房2000套。六是全力以赴稳控物价。积极组织农产品流通骨干企业加强同省内外蔬菜、肉禽蛋生产基地的产销对接,落实好我市冬春淡季省外蔬菜调运储备工作。组织重点超市继续开展平价蔬菜供应,新建平价菜店60个。审慎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积极落实国家和省上各项价格和收费政策。及时受理群众的价格投诉举报,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和经营者的价格权益。七是切实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深入推进法治西宁、平安西宁建设,扎实做好“双拥”工作。建立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有效防范、化解和掌控各类社会风险。全方位加强安全生产,全过程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各位代表,2017年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下,以改革精神、法治理念和创新举措,众志成城,开拓进取,务实苦干,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