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9日在西宁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西宁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政协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财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加快发展、服务大局、扎实工作,收支规模再创新高,预算执行良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8561万元,为预算的96.2%,比上年增长20.1%,增加收入98289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4093万元,为预算的91.8%,增长15.7%,增加收入47944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4468万元,为预算的108.8%,增长27.3%,增加收入50345万元。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72509万元,为预算的93.4%,比上年增长49.3%,增支22204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3994万元,为预算的99.0%,增长14.5%;国防和公共安全支出38246万元,为预算的99.9%,增长13.6%;教育支出114645万元,为预算的95.8%,增长29.4%;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支出42792万元,为预算的87.8%,增长18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0200万元,为预算的98.7%,增长45.6%;医疗卫生支出48662万元,为预算的95.5%,增长31.2%;环境保护支出16248万元,为预算的68.2%,增长95.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7144万元,为预算的96.6%,增长135.9%;农林水事务支出74635万元,为预算的92.5%,增长56.2%;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70881万元,为预算的90.1%,增长81.3%;其他支出15062万元,为预算的65.3%,增长49.4%。
一般预算执行结果,全市总财力为733348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446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57686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9694万元,调入资金1500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7250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预算结余60839万元,扣除结转下年支出47262万元,净结余为13577万元,当年实现了收支平衡。
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0093万元,为预算的164.8%,增长33.2%;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0019万元,为预算的86.7%,增长7.1%。执行结果,基金滚存结余26040万元。
(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市本级总财力为276103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8366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8.9%;上级补助收入171586万元(税收返还7916万元,体制补助-85万元,专项资金补助92408万元,工资转移支付补助15535万元,结算补助5581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6151万元。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48960万元,为预算的90.2%,比上年增长38.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7343万元,为预算的99.1%,增长18.4%;国防和公共安全支出25121万元,为预算的99.9%,增长11.3%;教育支出34696万元,为预算的94.6%,增长25.0%;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支出34465万元,为预算的86.2%,增长227.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030万元,为预算的98.8%,增长18.3%;医疗卫生支出15441万元,为预算的87.9%,增长11.6%;环境保护支出6140万元,为预算的79.3%,增长69.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0015万元,为预算的92.6%,增长65.9%;农林水事务支出18855万元,为预算的78.7%,增长83.0%;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5437万元,为预算的94.4%,增长16.8%;其他支出5417万元,为预算的42.6%,增长52.8%。收支相抵,年终预算结余27143万元,扣除结转下年支出26530万元,净结余为613万元,当年实现了收支平衡。
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9919万元,为预算的139.8%,增长84.7%;基金预算支出完成9442万元,为预算的58.7%,下降13.9%。执行结果,滚存结余19238万元。
关于市本级新增财力安排的说明。2008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数比年初人代会报告数有一定变化,上级补助收入比年初增加103404万元,其中:上级专项补助增加92408万元,转移支付补助增加1530万元,津贴补贴政策补助增加7344万元,税收返还增加789万元,其他结算补助增加1333万元。年底根据财力变动情况,安排可动用财力7200万元(包括总预备费2000万元)增加了部分急需的项目支出:一是安排青海国际藏毯城新馆、市公交公司车辆更新及站点建设补助资金1500万元;二是安排支持企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餐厨垃圾处理补贴资金200万元、争取项目工作前期费用500万元;三是安排“创卫”专项经费3000万元;四是安排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后补发资金(从2004年10月1日起调整发放标准)及补充离休人员医药费欠账1000万元。
(三)财政主要工作
一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确定的工作目标,狠抓落实,履行职能,促进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1、加大组织收入力度,推进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继续高度重视和加强组织收入工作。一是今年以来始终将保持收入稳定增长作为财政的中心工作来抓,克服减收因素影响,千方百计挖潜增收,财政收入达到23.4亿元,跃上新台阶。二是坚持依法治税,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征管措施,强化源头治税,税收收入保持了较高增幅,全年完成20.3亿元,同比增长32.2%,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6.7%,比去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园区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拉动效果明显,完成财政收入3.6亿元,增长56.5%,实现大幅增长,成为推动西宁工业经济、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四是继续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完善制度,强化措施,全年非税收入完成3.1亿元,契税完成0.8亿元,增长15.8%。同时,加强对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进一步增加财政收入。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各级财政充分发挥上下沟通联络的综合职能作用,密切协作,加大争取力度,全年争取专项资金24.8亿元,增长77.8%,有效缓解了我市财政收支矛盾;当年争取新增转移支付资金1.1亿元,对下转移支付总量达到3.5亿元,基层财政实力继续得到增强;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财力性补助等资金45.7亿元,增长53.8%,增加16亿元,提高了各级财政保障能力;总财力达到73.3亿元,增长49.6%,增加财力24.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3、履行财政职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认真履行财政促进经济发展职能,充分利用有效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下半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积极落实国家和省上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缓解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了全市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加大支持企业发展力度。安排财政资金5.5亿元,增长85.1%,重点支持企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循环经济发展,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年底又专项安排企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带动银行信贷资金5000万元,有效解决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落实财税扶持政策。继续落实国家和省政府西部大开发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负,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年为企业减(免、退)税12亿元。三是全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落实扶持非公有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市级财政安排资金2085万元,用于支持企业贷款贴息和投资补助等,带动了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入,帮助创业者解决融资难问题;设立市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创业者提供贷款担保扶持。
4、加强和改善民生,努力推进社会和谐稳定。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认真落实节减支出措施,集中财力支持加快发展。一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全年“三农”支出达到7.5亿元,增长56.2%,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力地支持了为农民办实事工程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二是积极落实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项就业再就业等救助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教育布局调整、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增加对职业教育投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和城市学生免杂费政策,全市27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育;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体系建设,支持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城乡卫生服务等工作的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平稳运行。三是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管理、生态保护及环境污染治理等支出,加大对市场、公厕、五小行业等整治力度,筹集1.9亿元重点支持创卫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安排0.9亿元资金,及时兑现提高冬季取暖费、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1%、公务员津贴补贴等增加职工收入政策。五是保障维稳工作开展,按照对藏区维稳工作的安排部署,各级财政部门及时安排保障资金,全力支持涉藏维稳工作。
5、稳步推进,不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继续加快推进各项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对下预算管理,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安排配套考核奖补资金450万元激励区(县)加强管理和做大财政“蛋糕”,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二是加大综合预算编制力度,加强预算编制的基础管理工作,努力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进公务卡试点改革工作,进一步规范支出执行和管理;理顺政府采购管理与执行机构间的关系,严格执行“管采分离”制度,继续规范运作,全年完成采购资金1.5亿元,节约资金1572万元,节约率为9.3%。三是全年筹集偿债资金2.9亿元用于保障城市基础建设贷款融资正常运行;争取省财政厅将我市应偿还的国债转贷资金2.64亿元转为财政拨款,减轻了政府还贷压力。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湟中县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化债试点工作;开展了国有资产清查损益认定核准和产权登记工作,出台了市级机关资产配置标准等办法,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五是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及三农、社会保障、文教卫生、城市管理等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推进财政绩效监督工作,认真开展“财政资金管理年”活动,切实保障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
各位代表,在看到工作成效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财政工作和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我市经济总量小,自我发展能力和财政保障能力较弱,对上级财政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二是西宁财力规模小,实力不强,人均财力、收入和支出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这与省会中心城市地位和承担的公共服务责任不相适应。三是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的支出需求矛盾仍然很突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政府债务负担依然沉重,偿还债务的压力大,防范财政风险和化解债务矛盾的任务很重。四是财政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透明度仍需不断提高,控制行政成本的力度和勤俭节约干事业的意识仍需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现象依然存在。破解这些困难和问题是西宁财政的长期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用改革的办法和发展的成果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9年是全力保增长促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60周年,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新形势,综合考虑我市财政工作面临的经济形势和要求,2009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公共投资,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坚持增收节支,稳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三农”、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重点支出的投入,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持依法理财,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2009年全市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2009年,我市经济运行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对财政收入的支撑既有有利因素,又有不利因素。有利因素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为财政增收提供了保障,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一批新的基本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将促进营业税的增长;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将进一步焕发;成品油价改革相应增加燃油消费税、增值税及其附加;“两税合并”后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等都将为我市地方收入增长带来新契机。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今年国家将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将使全市增值税收入大幅下降。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对青海和我市滞后影响将进一步显现,部分企业经营状况将更加困难,特别是高载能产品、电解铝等产品低位运行,导致企业利润受到挤压,使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形成减收。三是落实支持新农村建设、就业再就业及西部大开发等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及个体工商户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小规模纳税人税率,都将影响税收收入的增长。另外,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相关政策将造成非税收入的下降。总体来看,经济下行和政策性减收交织叠加,将使财政增收困难。基于以上考虑,按照稳中求进的原则,2009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69640万元,增长15%。具体安排是:
——国税部门42760万元(含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7.0%,增加2796万元。
——地税部门18779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22.0%,增加33860万元。
——财政部门3909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下降3.7%。
根据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全市年初总财力为522416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964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1937万元,上年结余结转60839万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安排522416万元。其中:年初财力安排支出461577万元,增长22.4%;上年结余结转安排支出60839万元。
用年初财力安排的主要支出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1500万元,增长10.1%;国防和公共安全支出33850万元,增长11.9%;教育支出117300万元,增长26.6%;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支出7600万元,增长2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5000万元,增长25%;医疗卫生支出39200万元,增长37.5%;环境保护支出4000万元,增长21.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1500万元,增长29.5%;农林水事务支出36500万元,增长28.1%;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粮油物资等事务支出8480万元,增长34.9%;国债事务支出22000万元,增长25.7%;其他支出24647万元,增长14.9%。
根据全市财政预算草案,预计区(县)年初财力282257万元,比上年初增加61784万元,增长28%;安排支出282257万元,比上年初增长28%。
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安排61887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3%;基金预算支出安排87927万元,比上年初预算增长82.3%。
(二)2009年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2009年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0162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15%,增加13254万元。具体安排是:
——国税部门(含企业所得税)1922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8.0%。
——地税部门5496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23.0%。
——财政部门2744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6.0%。
2009年市本级当年总财力为179320万元,比2008年年初增加22803万元,增长14.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1620万元,比上年初增加13254万元,增长15%;上级补助收入77700万元(税收返还7916万元,原体制补助-85万元,转移支付补助-1533万元,工资及其他补助71402万元),比上年增加9518万元,增长14.0%。用当年财力安排一般预算支出179320万元,增长14.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069万元,下降3.9%;国防和公共安全支出20534万元,增长3.2%;教育支出35109万元,增长24.7%;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支出4268万元,增长23.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128万元,增长16.6%;医疗卫生支出14574万元,增长33.3%;环境保护支出3830万元,增长121.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684万元,增长7.7%;农林水事务支出13960万元,增长11.9%;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粮油物资等事务支出4267万元,增长24%;国债事务支出16000万元,与去年持平;其他支出26897万元,增长14.4%。
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665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下降16.4%。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5888万元,比上年初安排数增长71.3%。
今年市级财政在预算安排上体现积极财政政策,保持财政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结合财力状况,在保证落实调整津贴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按标准提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等增支的基础上,新增支出重点用于“保民生、保重点、促发展”上,重点解决社会保障、三农、教育科学、计划生育、医疗卫生、廉租房建设等领域的资金投入,着力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安排好政府偿债资金;增加企业发展支出,促进企业技改、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据此,市本级支出作了以下重点安排:
1、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安排“三农”及新农村建设资金5000万元,比去年增加1000万元,增长25%,保障了法定增长的要求。主要用于农业产业化、畜棚建设及牲畜良种补助、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及农业项目市级配套、救灾种子补助、奶源及肉源基地建设、发展生猪及养鸡基地、农业贴息、新农村建设等方面。
2、保障对教育支出的法定增长,安排教育支出8000万元,比去年增加1300万元,增长19.4%。重点支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农村学校危房改造配套、城市学生免杂费市级配套及职业教育等方面。
3、进一步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95万元,增加285万元,主要是增加了再就业配套、贫困家庭取暖救助、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安排工伤保险资金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工伤人员享受工伤待遇。
4、支持企业改革发展,安排企业发展及科学技术费用5800万元,增加3015万元,重点在企业技术改造、贴息、节能降耗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等方面予以资金支持,通过财政补贴支持流通服务业、污水处理厂、公交企业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5、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0795万元,增加3114万元,增长40.5%。主要支持建立基本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安排了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资金。特别是将离休人员医疗统筹费由原人均1万元提高到1.3万元,市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提高了2个百分点,与省上保持一致。
6、保障公共安全支出,安排公共安全支出2550万元,与去年持平,其中:公安指挥中心信息系统工程经费及光纤租赁经费2150万元。同时,将县级公安公用经费标准增长20%,提高到16800元/人·年,切实提高公安经费保障水平。
7、继续增加基本建设支出,安排基本建设资金10000万元,增加1000万元,增长11.1%,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安排城市维护资金1430万元,增加100万元,其中廉租住房补助增加100万元,重点用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及住房补贴。
8、支持招商引资和旅游业发展,安排郁金香节、“青洽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节庆活动、专项会议和接待等经费960万元,增加300万元。其中:新中国成立60周年节庆活动100万元,接待费500万元。同时支持旅游业发展,安排旅游发展基金200万元,增加70万元。
9、支持政府融资工作,政府偿债资金预算安排26700万元。一般预算财力安排16000万元,并通过水资源费(市政配套费)安排4000万元,基金收入安排6000万元,其他还贷专项资金500万元,上年结转200万元。
三、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2009年是财政比较困难的一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确定因素增多,保增长难度加大。但是,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又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极应对,趋利避害,知难而进,力保预算目标任务完成。
(一)加大征管力度,确保财政稳定增收。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将持续对我市财政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加之增值税转型等改革因素影响,财政保增长、促增收的难度比任何一年都大。因此,努力确保收入增长是今年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强化措施抓好收入。要切实重视和加强财政收入的征收、管理和监督工作,不断完善收入征管和监控机制,依法治税,应收尽收;抓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的征缴,健全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制度,努力促进增收;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加大执收力度,合理挖掘专项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非税收入潜力,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不断增加政府可用财力。
(二)把握政策机遇,重视项目争取工作。今年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将是保证财力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紧紧抓住中央和省政府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支持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双机遇”,认真研究政策内涵,结合西宁实际,把握政策机遇,做实做好项目,加大衔接力度,竭力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力保上级补助收入较快增长。要在争取上级的支持下,加大对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企业发展、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确保有较大幅度增长,以保持财政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积极配合省上落实和实施好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基层政权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支持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三)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今年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财政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支持科学发展,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做大财政“蛋糕”。一是加强财源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保持经济和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强经济运行的分析和监测,履行好财政职能,确保经济平稳运行;衔接好增值税转型、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等结构性减税政策,积极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夯实财政增收基础。三是安排落实好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等补助资金,支持流通服务业、公交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发展,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四)注重公共财政建设,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民生优先理念,加快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公共事业,切实分好财政“蛋糕”。一是继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推进农村发展。整合财力资源,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好为农民办实事工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投入,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民生,支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支持教育布局调整,落实好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推进教育事业较快发展;增加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就业工作的投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基本医疗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实施城市社区卫生补助政策,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好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各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继续加大城市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落实好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和落实“奖励扶助”政策。三是保障公共安全支出,维护社会稳定。加大公共安全投入,落实基层公检法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好“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司法经费保障制度;支持城乡社区和乡镇政权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基层办公条件,增强服务功能;加大对社会综合治理经费投入,促进社会稳定。
(五)重视支出管理,坚持厉行节约。要严格执行经本级人代会批准的预算,认真按照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防止突破预算、随意调整支出科目和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的发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对年初预算已经安排的资金,及早下达,加快支出进度,努力做到均衡支出,提高资金的到位率。要严格控制和规范预算追加,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资产配置的编制、标准和程序,严格执行车辆购置、会议费、接待费、差旅费、出国考察等制度规定,对公务购车、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等支出实行零增长,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对有限的财政资金倍加珍惜,严格审核使用,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六)规范财政管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构建有利于科学管理、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深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加强部门预算编制基础性工作,强化综合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透明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健全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纵深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扩大“公务卡”改革试点范围;强化政府采购监管,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提高采购工作透明度;认真推进非税收入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化解债务工作;继续完善“乡财县管”方式改革,积极配合省财政试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模式改革,履行好指导和监管职能;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加强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多方筹措偿债资金,提高政府偿债能力,防范财政风险。
(七)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积极推进依法理财,实行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监督管理,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有机融合。在做好项目争取和组织实施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履行财政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社保、支农、国债、生态保护和转移支付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等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保障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对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和财政资金运行质量的监管,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结合审计检查的情况,切实加强对市级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和财务开支的监管,增强预算约束力。贯彻落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对财政预(决)算的监督工作,积极配合和支持市人大常委会对本级预算重点支出、超收收入及上级财政资金安排使用情况的审查工作。
各位代表,面对新的形势,财政工作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围绕全市经济中心工作,按照本次会议对财政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自觉接受人民代表的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振奋精神,依法理财,求真务实,圆满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